康夫子語文潛能開發2:童詩創作基本秘笈

2020021709:26

與風共舞1.jpg

句子整齊到不行的一首詩

 

IMG_0869.jpg

風拂過不知名的草(美國萬佛聖城)

 

一艘船.JPG

小船被浪湧動著

 

IMG_5710.JPG

秋深了

 

【康夫子開講】

這些秘笈說穿了是個人創作的一些心得,參考一些前人的理論,不是金科玉律,有些地方難免不周圓,當作參考罷了。

秘笈一:分行。童詩原則上是一句一行。為了不侵犯別人的著作權,舉的詩例都是本人創作的,這樣也方便現身說法,說明創作的靈感或動機等等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 與風共舞

 

風拉著雲跳舞

雨滴是狂舞後的汗珠

 

風拉著樹跳舞

落葉是狂舞後的汗珠

 

風拉著海跳舞

浪花是狂舞後的汗珠

 

風拉著心跳舞

詩句是狂舞後的汗珠

 

一般作文是屬於散文體,具有敘述或說明作用,所以往往要用幾個句子構成一個段落,再由幾個段落構成一篇文章。詩卻是寫完一個句子就可以換行,句子與句子之間是並列的,因為詩的意蘊是跳動的,詩的節拍是音樂性的,適合大聲朗讀,在一句一句分行的形式中,去享受詩的動感和韻律。
這首《與風共舞》就是一句一句並列,甚至是非常整齊的形式,全詩分成四段,每段兩句都是6+9的字數。如果你仔細讀過,會發現康夫子好像用了數學公式,整首詩有很多相同的字,只有幾個字替換掉:

風拉著O跳舞
OO是狂舞後的汗珠

 

這是騙稿費嗎?哈哈,不是啦,這也是寫詩的基本方法,用不同的事物聯想,找出它們的相似性,讓它們一起手牽手,走入一首詩裡面。寫這首詩的靈感來自風,那天的風很大又不會太大,讓我走在風中好像有音樂、有跳舞的感覺,於是我以舞蹈當主角,把能夠被風拉著跳舞的大自然景物拉進來,由上而下,像天上的雲、地上的樹、地平面下的海,而這些具體的景物都是小朋友熟悉的,可以引起他們的興趣。在這裡要特別提一下第四段,一首詩的最後一段或最後一句,可以做一個不同的「ending」,表現出亮點,前面用的雨滴、落葉、浪花都是自然的景物,最後用「詩句」是創作的產物,是無中生有的產物,因為我喜歡寫詩,在這首詩最後就「暗示」小朋友,多用點「心」,創作就不難了!

此外,這首〈與風共舞〉,每一段的兩句之間,其實有著因果關係,不管是誰拉著誰跳舞,結果都是「汗珠」,汗珠這個意象,在本詩中也扮演重要角色。像雲和雨滴、樹和落葉、海和浪花、心和詩句的關係,就是一種跨領域的書寫,也是老師可以發揮的部分。老師可以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說,例如水的三態變化、葉子老了會枯會掉、海水碰到地形變化會形成浪花等等,至於心與詩句關係,就可以加入「努力流汗,微笑收穫」的情意教育。
我自己在寫這首詩的時候,倒是沒有想這麼多,而這種現象也是詩迷人的地方。作者一時福至心靈的作品,經過讀者閱讀之後,可以有更豐富的演繹。
康夫子開講可以說是黑白想、黑白講,也許多年前寫的詩,在這些年的教學或演講之後,我自己衍伸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,因為時代不斷變化,語言文字也與時俱進,只要我們還跟時代的脈絡相連,就一定會在語文狂瀾裡泅泳,然後會湧現更多語文素材。